4月18日下午3点多,在乌海能源黄白茨煤矿1302综采工作面入口处,一群人看着眼前的情景眉头紧锁。
“这么厚的淤泥,得清理到啥时候呀!”
“就是,咱们的铲板车这么大,巷道的高度和宽度看着也不够尺寸!”
……
大家七嘴八舌,说的都是工作推进的困难,现场气氛有些沉闷压抑。只见巷道的空间与大家伙身边宽大的无轨胶轮铲板车比起来,确实给人感觉逼仄狭小;低洼处黑褐色的煤泥足有一尺多厚,在灯光照射下泛着亮闪闪的白光。空间受限,设备拆卸困难,工作量增大,前行道路上一道道关口挡在那里,也难怪大家有畏难情绪。
图为职工正在进行清淤作业
“办法总比困难多!越是这种关键时刻,才要体现咱们专业化队伍的能力和素质。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就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在这种条件下要是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设备回撤任务,不是更能把咱们队的名头打出去嘛……”
见大家士气不振,公乌素煤矿生产准备队跟班副队长魏刚站出来面向大家,用浑厚的男中音给大家伙打气,激发起区队职工的斗志。安排完当班的工作任务,魏刚转身抓起铁锹,率先冲到巷道的低洼处,开始打通回撤通道的第一道关口——清淤。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精益化管理水平,实现管理提效,乌海能源公司深挖内潜,组建了搬家回撤、专业化开拓、专业化服务、信访保卫、质量管理、供水供电、钻探物探、选配煤、信息化智能化、设备维修等“10支专业化队伍”,形成分工明确、专业精湛、安全高效的专业化服务机制,全公司人力资源一线紧、二线松、三线富余、专业化服务水平低等结构性矛盾得到缓解。公乌素煤矿生产准备队就是其中的一支专业化安装回撤队伍,主要承担本单位和乌海能源各下属煤矿搬家倒面设备回撤的重任。今年3月23日入驻黄白茨煤矿,承担021302工作面的回撤工作和其他区队综掘机、液压支架等大型设备的运输任务。前段时间主要是回撤皮带和转载机等小型设备,工作开展还算顺利,今天要回撤重型机尾和液压支架等大型装备,运输工具也换成了载重量达55吨、宽度为3.2米的铲板车,之前堆积在皮带下方的大量淤泥也显露出来,成为运输通道的障碍,难怪大家觉得困难重重。
图为职工正在指挥铲板车行进方向
看见魏刚身先士卒,被安排负责清淤的其他人也不甘落后,纷纷赶过来,投入“清淤”大战。铁锹刃口切入黏腻煤泥时发出“滋啦”“滋啦”的声响,抬起锹头时双脚、腰部和手腕需一起发力,大家将黑色的泥浆就近聚拢成一个个小丘,然后两人一组、默契配合,一人撑开编织袋口,一人挥锹装袋,然后合力将装满煤泥的编织袋整齐码放至巷道较宽阔处,并将顶板淋水和地板渗水形成的积水引过来用泵排至巷道外的水沟中。当巷道内的淤泥被清理得干干净净,露出了泛着潮气的地面,每个人的头上脸上都是大汗淋漓,工装上也到处都是星星点点的泥污。第一道关卡在大家的通力协作下顺利打通。
“董师傅,换上风动隔膜泵抽积水,电缆接头务必高于水面!”魏刚还不忘向负责看水泵的老董叮嘱道。
这边清淤“大战”如火如荼,巷道深处负责端头支架拆解的小组成员也是干得热火朝天。有的负责松动销子螺栓,有的负责拆卸支架,有的负责往铲板车上搬运。由于井下环境潮湿,服役1年多的生产设备很多地方已经锈蚀严重。只见检修工史永刚和李少青手持风镐,奋力敲打卡死的销子和锈蚀严重的M24螺栓,锈迹斑斑的销孔里塞满了泥渣,敲打的力道虽大,但收效甚微。
“要不咱们启用‘新式武器’试试效果?井下没有专用除锈剂,咱就用一下液压系统的‘现成资源’?”史永刚凭借多年积累的检修作业经验,提出自己的想法,工友李少青一听,拍一下脑袋说:“我怎么没想到!咱们在这儿白费这么多力气。”
史永刚和李少青用高压乳化液将锈泥冲净,用纯净水瓶扎眼后制成的自制水枪嗤水充当除锈剂,采用“水冲—敲击—撬动”三步法,成功拔出锈蚀销子、卸下螺栓。然后将拆下的液压管路逐一编号,并加装防尘盖妥善保护,螺栓与销子也按规格分类装入袋中以便将来升井除锈后复用,每个细节都处理得一丝不苟,为后续支架复用安装奠定坚实基础。
图为回撤到地面的生产设备
夜里23点,回撤设备的铲板车来到了巷道最窄处的“咽喉段”:左侧电缆束低垂,右侧风门门框凸出岩壁15公分,铲板车通过时单侧安全距离不足20公分。魏刚侧身紧紧贴靠在潮湿的岩壁上,全神贯注地用手势指挥司机:“右轮压在岩帮浅沟处,铲板左旋5度,紧盯后视镜!”他双眼紧紧盯着车帮与电缆挂钩的距离,从15公分逐渐缩减至5公分,橡胶轮胎几乎是擦着风门边缓缓转过直角弯。此时,他后背的工装早已被煤壁渗水洇湿。
“稳住!再偏1公分就会碰到管路了……”他沙哑的指挥声在狭长的巷道里回荡,直至设备安全通过这一险关。
4月19日凌晨1点,随着最后一块机尾部件平稳运抵车场,当班的回撤任务圆满完成。虽然一个班下来,一路闯关夺隘,每个班组成员都感觉精疲力尽,但想着回撤终于可以顺利推进,黄白茨煤矿的生产能够正常接续,大家抹一把脸上的泥汗,露出的都是会心的微笑。